如何办好“家门口”的基础教育?教育部作出最新部署
2024-03-25 14:48 来源: 新华社
举报

近期,2024年度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教育部相关领导,北京、上海、浙江、四川、贵州等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相关教育专家等一起聚焦中央关于大力推进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等重点要求,就如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中考改革以及如何狠抓“双减”落地,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等话题深入探讨交流,旨在进一步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基础教育。

部署会上,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4年工作要点》,多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相继进行了交流发言。此外,参会人员还分组围绕如何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讨论。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在发言时重点提到了贵州如何推进特色教育强省建设工作,并强调了两个关键词:“强公办”和“促均衡”。

在“强公办”方面,邹联克说,省级遴选了2200余所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培育,积极推进公办强校计划。同时全省还将大力实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在52个项目县、1500余所民族地区中小学分别实施乡村振兴优质特色学校建设支持专项行动、中小学高质量发展建设支持专项行动。

在提到“促均衡”时,邹联克说,全省遴选了12个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同时,省里将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纳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有序分流近7万名学生到公办学校就读。

针对大城市中小学学位供给保障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北京市提出坚持“盘活存量”与“扩充增量”双向发力,让好学校真正办在“家门口”。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攀介绍,全市坚持“新建即优质”的原则,有效扩增中小学优质学位。

“2021年起,全市连续3年提前超额完成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新建、改扩建和接收配套学校共计89所,新增学位11.2万个。”王攀说,通过实施新一轮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行动,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义务教育学校,促进课程、师资、教研等教育要素和优质资源有序流动,使城乡学生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发言时,不少人提到,不仅要保障学生有学上,也努力让学生上好学。为此,大家表示应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进“双减”走深走实上下功夫。

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局长明建平说,课堂是育人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之策。“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区一方面加强集团化办学内部协同,促进课程教育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强化学校精品化教研支撑、项目化科研助力,让老师们上好每一堂课。”

这些年,和平区积极推进国家课程开优开好,校本课程开出特色,构建起“围绕核心素养、指向未来能力、内容生本多元、区域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借助校内外资源,全区开设了900多门校本课程。”明建平说,和平区通过融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科技企业等社会力量,将学校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一体化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后服务水平。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牛鼻子”,中考改革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浙江省嘉兴市教育局局长武曜云坦言,在学生发展评价中,“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等评价顽疾长期存在,需要不断优化、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创新运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很重要。2015年以来,嘉兴市实现了综合素质评价‘软指标’与高中招生‘硬挂钩’相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等活动的积极性。”武曜云说。

连续5年,嘉兴市学生整体近视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目前,学生各类素质类活动参与率达100%。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了98.36%的历史新高。

面向新的学期,围绕大家关心的话题,教育部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就如何做好2024年基础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要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统筹社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用学生能听得懂的话来教育学生,提升思政课感染力和实效性。”王嘉毅说。

针对现在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堪忧,小眼镜、小胖墩、抑郁风险等增多情况,王嘉毅提出,要进一步强化体、美、劳教育,保证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让五育并举成为基础教育新常态而不是口号。

在深入分析基础教育当前面临的形势问题的基础上,王嘉毅提出,要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做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蛋糕”,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守住规范办学的红线,将2024年定为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年”,梳理形成不规范办学行为清单,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提升教育治理水平。要抓书记校长能力提升,提高中小学书记、校长在加强学校党建、规划学校发展、组织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同时,王嘉毅强调,要创造性抓落实,敢于摆脱思维定式,敢于打破常规,要争当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派、实干家,鼓励各地各校积极探索实施最有突破、最有特色、最有亮点的改革发展举措。

“要深化中考改革,坚持育人为本,体现公平,体现适宜性。要开展高中办学模式改革,缓解中考职普分流引发的社会焦虑,有效盘活利用中职学校闲置办学资源、应对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高峰。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中改革创新。”王嘉毅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